经济学通识

  • 摘抄的句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且多为结论,以个人偏好收藏。

序言

  • 以纯朴的眼光看, 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 东西不够; 生命有限; 互相依赖; 需要协调
  • 所谓东西不够, 就是稀缺。 稀缺不仅只资源不足, 同时也指欲望无限。
  • 所谓生命有限, 就是指由于未来总是不确定的, 所以人们不乐意延迟消费的事实。
  • 不论资源是否增长, 也不论增长快慢, 只要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利息就会存在; 而不确定性越大, 真实利息就越高。 现货与期货的交易, 构成了金融活动的基础。
  • 所谓互相依赖, 就是指没有任何人是绝对可靠的, 但我们又不得不与无数人相互协作才能改善生活的事实。
  • 只要社会上**超过一个人, 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存在知情不告,尔虞我诈,过何拆桥和互不信任等现象。
  • 所谓需要协调, 是指只有依靠合理而可靠的参照系, 才能将个人自发的行为导向社会和, 而不是导向社会混乱的事实。
  • 用什么样的眼光, 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 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样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
  • 改造世界, 非经济学所长; 但改造世界观, 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东西不够

管制的愿望与结果

论堵

  • 按价高者得原则筛选出来的不是贫富, 而是需求的大小。

免费才是最贵的

  • 道路是私人物品
  • 拥堵会造成经济浪费
  • 价高者得得竞争准则最经济
  • 历史上, 人们曾经选用过各种各样的竞争规则, 包括暴力, 聪明, 官职, 出身, 性别, 年龄, 耐心等。 经济规律指出, 所有这些规则, 都会引导人们去参与一些有助于自己胜出但对他人没有好处的竞争, 并由此引致无谓的损失, 包括过分强壮的肌肉, 不必要的应试能力, 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的成本以及排队等候的时间等。
  • 相比之下, 只有价高者得的规则, 才能引导人们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并用赚来的钱去参与价高者得的竞争。
  • 价格能够改变需求刚性: 毕竟,人是善于权衡取舍和寻找替代方案的动物。
  • 按需分配行不通: 按需分配的甄别成本是巨大的, 他给实施的国家带来灾难。 直到穷途末路, 人们才开始搞市场化改革, 重新回到按价分配的道路上来。
  • 企业投资应该得到保护: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 完全得于分散决策, 自主融资, 用者自付的经营模式。
  • 高速免费并不额外刺激经济: 因为这种短暂的刺激政策,只会歪曲人们的需求,并排挤其他正常消费。
  • 用者自付才合理: 如果人们选择了一种效率更低的发展模式的话, 要付出的代价就只会更高。
  • 结语: 投资者有权收费。出现拥堵就应该考虑收费。

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p26

  • 由于铁路部门的定价过低, 所以黄牛党就分了一杯羹, 但乘客付出的总代价不变.
  • 在众多的竞争标准中, 只有一种最有效,最不浪费,那就是价高者得.
  • 只要价格到位, 刚性需求就自然会软化.
  • 对策: 1. 火车票提价提到春运恢复正常秩序始算充分. 2. 年前逐日递增, 年后逐日递减, 从而鼓励时间成本低的人早走晚归.
  • 事实上, 人们为了追求个人目标, 总是在做妥协, 他们可以付出时间, 汗水, 健康, 闲暇, 享受, 鲜血, 甚至贞操和器官.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这些都能够放弃, 但调整回乡行程表所带来的不便, 穷人就无法承受?

  • 未掌握经济学的人, 往往异想天开, 以为政府有多大责任就能有多大能力, 于是赋予政府极大的责任, 让它包办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结果就造就了上世纪计划经济的大悲剧.
  • 当政府忽然成为千万套保障房的大房东, 而住房并非完全按货币为分配标准时, 供应方官员的贪污腐败, 需求方住房申请人的弄虚作假, 就必然趁虚而入.
  • 根据国外的经验, 把大量低收入者汇集在同一社区, 而居民又缺乏脱贫致富搬离该区的积极性, 那么就必然引发诸多后续的社会问题, 尤以治安和教育为甚.
  • 不管是谁, 不管通过什么方式, 得到了政府免费送出的土地, 他也会转身按照市价卖出, 能卖多高就卖多高, 而不会免费或低价转让.

价格与市场

认钱还是认人 p83

  • 今天是世界的绝大部分资源, 都首先是按照富者先得, 富者多用的规律来分配的, 而实现的机制大致就是买卖.
  • 一般地, 一个不认钱的社会, 他就不得不认人。
  • 诚然, 我们有许多需要认人的场合, 恋爱,雇佣,教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这些例子中, 男女双方, 雇佣双方, 教学双方, 与其说是在进行买卖, 不如说是在择偶. 这时, 认钱就往往不是上策, 因为双方寻求的都主要是非金钱的品质.
  • 物物交换的交易费用极高, 因为匹配的交易者相遇(称为双向巧合 double-coincidence)的机率很低; 而交易中只要有一方式认钱不认人的, 那就能极大的增加交易的机会. 这恰恰是货币的基本妙处.
  • 直白地说, 越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 商人就会认钱不认人; 而即使在以寻求适配为特征的职场, 处于竞争压力之下的雇主, 也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歧视, 做到认才能而不认人.
  • 金钱固然不能买到一切, 比如理智; 但在高唱钱不该买什么前, 我们应该细看, 生活中哪些东西不是以或明或暗的方式买来的? 我们还应该追问, 在普遍尝试认人而不认钱的社会里, 人们过得怎样? 只有如实回答, 才不至于脱离现实, 愤世忌俗和夸夸其谈.

市场经济与歧视

  • 只有当歧视者愿意放弃一定的利益, 例如收入, 利润, 工资, 或者享受, 以便满足他个人的偏好时, 才是歧视.
  • 越是在产权不明晰的社会里, 歧视现象就肆无忌惮, 因为人们无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相反, 越是在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里, 歧视行为就越受制约, 因为在那里, 傲慢偏见者的收入会减少, 兼收并蓄者的收入则会增加.
  • 由于体质, 生育和家务责任等原因, 女性长期在许多工种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不如男性的. 一个到了生育年龄的女性, 接连生下两三个孩子, 并全职把他们扶养到上学的年龄, 基本上要花10年的时间.
  • 在职场上,降价是弱者与强者竞争的杀手锏

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

  • 顾客会因高价而被欺诈吗? 只要货真价实, 你情我愿, 那在任何价位上成交都不是欺诈. 典型的例子是飞机票.
  • 稳定而统一的交易平台, 有助于交易双方进行横向比价, 从而缩窄了交易价格的落差.

从砍价策略说起

  • 假如你打算买量车, 那么有两种策略:一, 锁定一个代理商, 对他百般纠缠, 软硬兼施, 要他非降价不可; 二,到好几家代理商那儿转转, 然后再询问价钱的时候, 漫不经心的暗示, 你不仅确实要买车, 而且已经看了几家店. 哪种策略较好? 为什么?
  • 这是经济学家(A. A. Alchian)在他教科书中的一道问答题. 他的答案是: 多找几家商店更好,因为卖家最拿另有门路的买家没办法. (感情是么?婚姻是么?)
  •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商品, 其价值都是因为有人争夺才产生的.
  • 学经济学的后果, 就是时刻都清楚意识到, 万事万物, 其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某机构可以随意制定的

从经济学原理看投机倒把

  • 投机者或者炒家的工作是采集, 甄别和传递信息, 市场对他们的决策做出无情的判决. 假如一个炒家在饥荒前屯机了许多粮食, 或者在熊市前抛掉了很多股票而大赚其钱, 我们完全没理由批评他. 那是他应得的报酬.

贸易与互惠

  • 美丽的女人都是一样的,有智慧的女人却各有不同

反垄断的罪与罚

打车软件倒贴用户是良性竞争

  • 不论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都不希望出现几十家打车软件在市场上并存,用户不得不在它们之间频繁切换的局面。
  • 打车软件公司在短期内出资引诱顾客加入的做法,不仅体现了这个新兴内部的激烈竞争,而且激励了市场提前正确选择较优的打车平台。

反垄断法拓宽寻租之门 (读不懂)

生命有限

利率的原理和应用

  • 这是两个并行而独立的世界: 一个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按照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另一个是观念世界,人们时刻在形成,比较,交换和修正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源现值得变化。价格不属于前者,而只属于后者。
  • 观念一边,价格就变。
  • 不耐程度决定了期货得现价,从而决定了真实利率。
  • 低碳已经变成个人和团体牟利得工具,变成竞争得企业之间提高对方生产成本的理由,变成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较量的筹码,这时连学术都容易沦为政治的工具。

保险的机制与实现

  • 家庭就是一种典型的保险机制。父母之所以担负起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不仅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也是为了降低子女潜在的保险索赔,因为子女一旦遭遇意外损失,全体家庭成员将共同分担。为了降低风险,家庭成员倾向于相互关心,互相监督。

互相依赖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的应对

  • 何为优质: 不是质量越高越好,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性价比越高越好。
  • 现实有约束,愿望得取舍。
  • 中国的互联网和信息经济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难题。我们不要向比我们落后的国家看齐,我们要看的是未来。

劳动力的权利与福利

  • 工资是由什么确定的: 供求先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阴暗面: 到工业区看看打工者, 到铁路沿线看看流浪儿童, 到卡拉OK看看陪酒的小姐, 到街头看看拉车的下岗工人. 看看还可以啊, 如果细听他们的故事, 会心痛的. 不方尽量掏些钱给他们, 当事做善事. 但不要因为自己看不惯, 就阻止他们以不体面的方式谋生.
  • 换言之,在竞争之下,任何团队或企业,其内部各种要素所得的报酬,都将趋向于它们各自给团队或企业带来的边际贡献
  • 人人都有同情心, 见到血汗工厂不免难过; 但受过经济学训练后, 我便知道之所有血汗工厂, 是因为有更血汗的农村的缘故. 我不希望自己购买的衬衫和电子产品是由童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产的; 但是我经济学训练后, 我便知道如果我抵制这些产品, 那些同工的处境只会变得更糟, 而不会因此就去上学. 的确, 有人应该受到谴责, 但那往往不是企业家和消费者.
  •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就是一种可能的策略性剥削。那么,市场是如何抑制这种"徒弟对师傅的剥削"呢?办法是让师傅先取得补偿。
  • 女性为了防止男性的剥削,也会选择结婚来保护自己。
  • 罢工: 只有通过再关键时刻忽然停止工作, 使得雇主临时无法找到别人替代, 或干扰工作岗位不工作, 并且设法阻止别人代替自己的工作, 来要挟雇主增加工资或福利的行为, 才叫罢工.
  • 老板遇到工人罢工, 第一次会束手无策, 但下次就懂得未雨绸缪. 一种办法是准备好替代品, 一旦再遇到罢工, 就用上替代品. 另一种办法, 是在劳动合同中增加不罢工条款, 从而增加合同的确定性.

收入与公平

  • 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要奖惩不够分明,他们就会丧失对价格信号作反应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就变得有名无实。
  • 任何政府针对穷人的补贴措施,最终都会让中产阶级得益,而由极穷者和极富者付账。
  • 中国在发展,大部分人的处境都在改善,收入中位数的处境在改善,即使贫富更加悬殊,也不三十年前人人都穷当当强。
  •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赢者通吃现象的根源,在于竞争者们提供的服务是共用品,就是可以让许多人共同享受,而不会排斥的物品或服务。
  • 有钱未必幸福,幸福未必要钱。这样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解释了许多本来显得扑朔迷离的人类行为,例如赌性。

需要协调

汇率与通胀

  • 汇率由四个因素决定:购买力平价,各国的通货膨胀,国际贸易平衡,金融投机。
  • 汇率是由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以及乙国人民对甲国资源的需求共同决定的。

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和命题

  • 养老金: 它目前还能从年轻的缴款者那里取得资金,用新钱环旧债。一旦人口结构逐渐改变,缴款的年轻人逐渐减少,取款的老人逐渐增加,养老金就难以为继。
  • 只要虚构盈利能力,炮制经商天才的光环,允诺诱人利率,并靠新债来偿还,就能一夜暴富,过上奢华生活。

民主与自由

  • 种种或明或暗的投票程序,至少有三个缺陷或难题。1.什么人有资格参加投票。2.投票未必能够反映民意。3.投票既不能反映代价,也不能刺激生产。
  • 选票交易 side payment.
  • 人的思想五花八门,而人的行动却大同小异;因为前者不承受代价,后者承受代价。
  • 不管人的主观上是否有意识地追求最大化,客观上只有那些成功地达到了最大化地人或集体才能在竞争中存活。

经济学随想

经济学的态度和观念

  • 只要价格足够高,人们就不仅会停止购买,而且会开始供应。也就是说,只要他出价够高,同学们都会一个个卖光衣服,赤条条走出教室。
  • 经济学是研究事与愿违规律的学科。
  • 首先,人是自私自利的,而根本不懂得利己的人不仅是罕见的,而且也是不受欢迎的。其次,人又是具有同情的天性的,周围的人的痛苦和快乐,会根据远近亲疏,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自己地痛苦和快乐。
  • 这样,一个始终以自私为依归地人,就会在两个不同区域内,采取两种不同地策略,来谋求个人幸福地最大化。

经济学地误用和纠正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
  •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 经济学指出: 一个人对某件物品的个人估值,就是这个人为了换取或保有这件物品所愿意付出的其他物品。

经济学巨匠的成就和纪念

  • 科斯
  • 的洞见是: 任何伤害都是双向的,禁止了甲对乙作出伤害,那么乙对甲就形成了伤害。
  • 社会上对科斯定律的常见理解是: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那么不管一份资源的所有权谁所有,这份资源都会被推向使用价值最高的用途上。
  • 贝克尔
  • 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人的所有行为。
  • 任何歧视行为,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歧视别人的人,他自己也要承担代价。
  • 任何最大化的行为,都只能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某一个指标的最大化。
  • 只要有人群,就存在对事物的不同估值。就会出现交易。只要有选择,就必然有机会成本。只要存在时间,就存在耐用品,就会刺激投资,这样经济学就必然能派上用场。
  • 事实证明,人们对成本的考虑和顺应,是无处不在的。

读后与分享

  1. 认钱还是认人: p84
  • 所处得社会是认钱还是认人?
  • p86 货币的妙处
  • 金钱买不到什么? --理智
  1. 侃价策略
  • 多找几家商店更好,因为卖家最拿另有门路的买家没办法。
  • 学经济学的后果,就是时刻都清楚意识到,万事万物,其真实价格一概不是某人或某机构可以随意制定的。
  1. 这学期我们开了西方经济学的课。来时是完全照着书讲,书上怎么写她就怎么念。刚学了需求曲线这节。她讲的还是需求曲线可以不是永远向下的。我把你那篇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打印了带去和她讨论。她坚持书上的观点,还叫我以书为主,不要东看西看,反正考试只考书上的。

我回信说,我跟张五常教授聊天时谈到了你的信,他让我转告你,你老师说得对,考试是考书上的,不要东看西看。但平时思想的时候,就要东看西看,东想西想才行。

  • 不过,只要有人要免费送你 代价较低,你就想得到更多 需求量较大。
  • 只要价格到位,刚性需求就自然会软化
  •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毕竟人是善于权衡取舍和寻找代替方案的动物